24节气养生——秋分

栏目: 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19-09-20

24节气养生——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2019年9月23日星期一(己亥年八月二十五),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这日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自2018年起,秋分又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二是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三是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秋分季节养生要点:

一、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难免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腹泻等问题。不同于白露的温燥,秋分的凉燥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充足补水。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食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熟食梨,可滋五脏之阴。秋燥易伤大肠,患有便秘、痔疮的人,可食用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二、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三、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防受凉感冒、防运动损伤、防运动过度。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四、情志:多走走赶走抑郁惆怅

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且此时空气质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也能让人神清气爽。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五、防病:秋分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以上就是本期24节气养生的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医科的养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