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举行突发医疗事件应急演练
2016年5月17日,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在医院急救中心开展了由12个临床、医技科室联合完成的“突发医疗事件应急演练”,演练从下午3:00开始,持续了1小时30分,22名医务人员参加实战演练,模拟处置由车祸引发的5名患者同时到达急诊科的急救救护过程。医院邀请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原副院长曹文媚、医务处处长唐兆贺、急诊科主任王珏、护士长杜静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副院长宋文利、副书记高伟特、副院长王丽娴、急诊科主任尹宇杰、心内科主任魏学农、专家王主任、外科专家尹华和医务科、护理部、综合办、门办主任以及11名相关科室护士长参与、观摩了演练。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为不断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处置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照天津市急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对三级综合医院的考核标准及结合“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了这次医疗应急演练。
演练中,5名由车祸引发的患者同时来院,分别是:1号,女性,66岁,惊吓后心悸、出汗、胸痛,既往冠心病史,可疑急性心肌梗塞;2号,颅脑损伤加腹痛、骨盆骨折、休克、神志不清;3号,右下肢开放性骨折;4号,皮肤多处擦伤出血,伴吸入性中毒,可疑氯气中毒;5号,来院后无生命体征。
突然,多名外伤患者同时到达急诊科。第一,分诊护士接诊后迅速验伤,分级,识别身份,与120交接,运送患者至抢救室或复苏室,通知相关科室医生,指导较轻患者至综合诊室,重症患者立即组织抢救及联系会诊,上报科主任,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综合办、门办、保卫科负责人及时到达现场。第二,外科抢救室,医生到达抢救室,对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医、药、检、放同时运行;进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抢救,进行相关检查;诊断为脾破裂患者通知手术室、血库准备手术应急用血。第三,内科抢救室,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进入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需要血管内溶栓患者,送达导管室。第四,综合诊疗区,非重症患者,观察病情,避免潜在危险。
紧张的演练间隙,专家们,不时做现场指导;医务人员全力配合,认真实施每一个救护环节;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动作敏捷有条不紊;观摩人员摒心静气,关注着抢救过程;现场的空气紧张、肃静、有序地流动着。
演练结束后,专家针对演练情况进行了集中点评。王主任从急救医学的发展对医院急救能力的要求和演练中的抢救流程进行了点评,强调了及时检诊、分诊,给药时间,给药原则,多发伤注意轴向翻身,急诊主任、医生的角色扮演和发挥指挥、调配作用。杜护士长强调了出现群发伤时急诊护士对患者的分级、分区,与120、抢救室的交接,人员安排,抢救中的团队合作,病人检查、转送,物品储备、调动,对病人的评估,重症记录、心电监护等环节体现应急预案的作用。曹院长重点提示了急救过程和医疗管理内容,注意保护病人,维护病人隐私。唐处长从胸痛患者、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应急管理等三个方面强调了做好学科配合,开展全员培训;医生组长负责,进行调配;人员、设备、物资、空间准备,开放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尽量节省时间,使绿色通道更短、更快。
专家点评后,尹宇杰主任对这次演练做了自我总结,本次演练按照天津市急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对三级综合医院的考核标准结合“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医护人员经过2周的预演准备,顺利完成了演练,通过科室间的配合体现医院整体实力,通过实战,体现团队的合作。最后,宋文利院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首先,代表医院感谢一中心医院和各位专家对职防院的支持。其次,这次演练在7名医生,15名护士的参与下总体达标,管理流程畅通,医院的综合水平决定急诊的能力,通过这次演练促进了医院工作水平的提升。第三,职防院急诊接诊群伤患者相对较少,一中心医院有着丰富的经验,请专家提建议,希望今后两个急诊间建立技术上、学术上的沟通,使交流更多,更深入。
这次应急演练涉及急诊、心内科、普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中毒科等8个临床科室,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等4 个医技科室,医务科、护理部、综合办、门办、保卫科、运送中心等6个行政、后勤管理科室。这次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演练,检验了医院急诊科的空间、人员、药品和材料等的储备、运转能力,揭示出启动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演练,锻炼了医务人员队伍,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促进了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