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作为OTC非处方药随时在药店就能买到,它也是我们家庭小药箱中最常备的药品之一,但是由于人们不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对退烧药的应用往往存在不合理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热?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2℃定为发热),又可称为发烧。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热时应该怎么做?发热时,马上使用退烧药是不适当的因为发热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体温低于38.5℃时,发热会使人体温升高、代谢加快、免疫力提升,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时候不需服用退烧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疗法如湿毛巾擦拭、酒精擦拭、冰敷等方法降温,同时适量的多喝水,以加速代谢,进而帮助退热。而当体温高于38.5℃时,代谢过快会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则可能出现高热样抽筋、惊厥,神经系统受损等不良后果,此时需服用退烧药,必要时结合物理退热疗法,同时也要多喝水。在这里强调一点,有的人在高热时喜欢捂着出些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体温高散热不好,体温不但降不下来还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热时怎么正确合理的使用退烧药?退烧药通常以非甾体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酚麻美敏、布洛芬等应用最普遍。一般退烧药起效在30分钟到2个小时左右,用药间隔时间为6-8小时,最短时间间隔不低于4个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服用退烧药的同时要大量喝水防止因为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脱水、虚脱。对于儿童而言,一般首选副反应较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作为退烧药比较适宜,若服用一种药物出现呕吐或持续高烧不退时,一般可考虑在4或6小时后换用另外一种。临床药师建议退烧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持续发热3天以上,用药无法缓解,请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