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栏目: 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8-11-14

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减少细菌耐药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自2015年启动了一项新的全球倡议,将每年11月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进一步落实我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我们要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一、概念: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也不断加强。在过去的20年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甚至泛耐药(PDR)的“超级细菌”,给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临床医学带来巨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MDR):指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分类的三类或三类以上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抗生素中的三种。

 广泛耐药菌(XDR):广泛耐药菌,指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的细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泛耐药菌(PDR):又称“超级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MDR的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的必然;MDR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

    二、常见多重耐药菌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三、多重耐药菌易感人群

  1、老年人;

  2、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

  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4、近期(90天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5、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者;

  6、既往有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史等;

  四、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感染类型与危害

  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细菌均可引起全身各类型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

  2、感染后住院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延长;

    3、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


  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5、成为传播源。

  五、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源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传播源。MDRO感染患者及携带者是主要的生物性传播源。被MDRO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等构成非生物性传播源。传播途径呈多种形式,其中接触(包括媒介)传播是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的多重耐药菌通过飞沫传播;空调出风口被多重耐药菌污染时可发生空气传播;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导致多重耐药菌传播风险增加。

  六、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认真执行手卫生五个关键时机,即2前3后: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处理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